当前位置: 骑者联盟 > 江湖 > 我要去拉萨:走进茶马古道西藏第一站——芒康盐井

我要去拉萨:走进茶马古道西藏第一站——芒康盐井

时间:2015/07/23     阅读:1625

 

        有一种食盐名叫藏盐,它并不稀有,但却在古代的中国流行了9个世纪。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,有一个纳西民族乡,距县城107公里。那里有一块世界上独有的人文景观——“芒康盐井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“盐井”是由于产盐而得名,盐井藏名为“擦卡洛”,“擦”即意为盐,就是生产盐的地方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,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,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。这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用作晒盐的古老盐田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盐井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,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站在高高的大山上俯看澜沧江峡谷,深深的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盐井井架映入了视线——就像峡谷陡崖之上盖了一层层的阁楼,又像是一层层的悬壁梯田,成为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清晨,蓝天上的白云映在古老盐田上,勤劳的人们开始劳作,他们感激这块源于大自然的馈赠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这就是盐田传统的晒盐技艺场景,平整的盐田像镜子一样,有种神秘的美感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时光划过千年历史,远古和现代在这里交汇千年技艺走进现代社会,以前,百姓背着一只装卤水的木质盐桶或者挑着弯弯的扁担,两边挂上盐桶,将卤水运送到盐田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如今,光阴流转带来了现代化的新技术。人们使用现代化的水泵抽取卤水,机械与古老的盐田形成鲜明对比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盐田下面木柱上凝结的盐霜,为我们见证这里曾经那辉煌的制盐史。房内的钟乳晶盐,犹如一个水晶宫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“阳光与风的作品”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,第二天,盐田里便结晶出白色的盐粒。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,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,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、白两色。

 

 

        如今,盐民们沿着崎岖的小道追寻着祖先的足迹,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的奇迹。去西藏你一定要去看看这处仿若打翻了掉色盘一般的浓墨色彩。

 

 

 

关注中国骑者联盟,选择一个自由骑行的舞台!

我要去拉萨:走进茶马古道西藏第一站——芒康盐井
分享到:

上一篇:我要去拉萨:“穿云过海来看你”——鲁朗林海

下一篇:我要去拉萨:藏族人民的“母亲河”——雅鲁藏布江

相关阅读

 

关于我们 会员指南 视界指南 江湖指南 爱摩商城指南 联系我们 快递查询

战略合作伙伴:   

重庆骑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渝ICP备15006412号-1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379号